转发微博
十倍赔偿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吧//<a href="https://weibo.com/n/%E6%B7%B7%E6%B2%8CDM">@混沌DM</a>:我不这么做不是因为我素质高,就TM是因为怕碰到这种麻烦人麻烦事。我当然希望在超市可以这么做。不过讲道理,感觉国内超市也不是很注重这种购物体验,所以我已经很久不去超市了<br><blockquote> - 转发 <a href="https://weibo.com/1887344341" target="_blank">@观察者网</a>: 【超市饮料喝完再付款,被指盗窃还被要求十倍赔偿,合理吗?】<br><a href="https://m.weibo.cn/search?containerid=231522type%3D1%26t%3D10%26q%3D%23%E5%96%9D%E5%AE%8C%E9%A5%AE%E6%96%99%E5%86%8D%E4%BB%98%E6%AC%BE%E8%A2%AB%E6%8C%87%E7%9B%97%E7%AA%83%E8%A6%81%E6%B1%82%E5%8D%81%E5%80%8D%E8%B5%94%E5%81%BF%23&extparam=%23%E5%96%9D%E5%AE%8C%E9%A5%AE%E6%96%99%E5%86%8D%E4%BB%98%E6%AC%BE%E8%A2%AB%E6%8C%87%E7%9B%97%E7%AA%83%E8%A6%81%E6%B1%82%E5%8D%81%E5%80%8D%E8%B5%94%E5%81%BF%23" data-hide><span class="surl-text">#喝完饮料再付款被指盗窃要求十倍赔偿#</span></a><br>这几天,社交网络上流传一则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:<br><br>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,因为孩子口渴难耐,这位母亲情急之下就随手从货架上拿了一瓶饮料给孩子喝,结果在结账的时候与超市老板起了争执。<br><br>超市老板认为,这位母亲的行为属于盗窃,从而拒绝收款。<br><br>消息称,这位母亲在给孩子拿了饮料后,主动地拿着饮料瓶到柜台扫码结账,结果却遭到了超市老板的拒绝。老板坚持认为,在没有收款的情况下提前喝了饮料属于是盗窃行为,并要求这位母亲按照超市贴出的提醒“偷一罚十”进行十倍赔偿。<br><br>这位母亲却并不接受,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构成盗窃。<br><br>据南京新闻综合频道《直播南京》栏目14日报道,记者就此事联系到南京镜见律师事务所律师余蝶。<br><br>她给出解释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关于盗窃罪的相关规定,构成盗窃罪必须满足犯罪形成的四要件,“也就是犯罪主体、犯罪客体、客观行为和主观要件。”<br><br>余蝶律师说:“在这个事件中,这位母亲在使用商品的时候怀揣的是一个自己后续会付款、正常交易的心理,所以不能认为她是具有非法占有、侵占超市财产的这么一个主观要件的,这样一来也就肯定不会构成犯罪。”<br><br>此外,从《合同法》的角度讲,超市与前来购买的顾客之间会形成买卖合同的关系。<br><br>在这起纠纷中,超市将饮料摆放在货架上并明码标价就是要约的意思,母亲从货架上将饮料拿下来的行为视为承诺,此时合同已经生效。但是合同成立后,顾客需要何时履行义务并没有明确约定,因此也很难认定这起纠纷中这位母亲的民事责任。<br><br>相反,整件事情中超市老板的行为才值得商榷。<br><br>余蝶律师说,“超市作为付款义务的接受方,他是阻碍了对方付款义务的履行,并且以此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,这个明显是不合理的。‘偷一赔十’这种条款是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的。第一,罚款权是一种公权力,超市它不是一个行政机关,也没有被法律赋予罚款权,所以它无权罚款。第二,超市没有权利对是否构成犯罪进行认定。”<img src="https://wx2.sinaimg.cn/large/707e96d5gy1gkq64dyhiij20j684r4qp.jpg" referrerpolicy="no-referrer"><br><br></blockquote>
新浪微博© 2014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|
本站由 Hugo 和 Minimal 强力驱动
|
订阅本站文章 反馈问题
若无特别说明,本站文章采用 CC BY 4.0 进行许可,文中涉及代码采用 CC0 1.0 Universal 进行许可